这是上市公司天迈科技近12年的成绩单。
2019年底上市,2020年就开始亏损,一路亏到现在,根据统计,IPO时融到的2个多亿差不多亏光了。
IPO前后“判若两企”,可谓是把“上市之后就翻脸”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亏损大戏演完之后,创始人的撤离大戏也就跟着来了。
近日,天迈科技发布公告,实控人郭建国一家三口把公司控制权卖给了启明基金。
由于持股比例太大,无法一次性卖完,一家人采取的是分批撤离的方式,妻子和女儿先撤,丈夫郭建国殿后,合计转让了26.1%的股份,交易价4.52亿。
其实,天迈科技此前预计的最大转让比例是29.99%,刚好低于30%的要约收购线,但因郭建国是高管,按规定,每年最多只能减持自己所持股份的25%。
郭建国本次转让的股份数量约540万股,刚好达到了25%的上限。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国金证券李超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63.8%,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4.32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29.12。
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郭建国第一次套现,早在2023年,郭建国就协议转让了5.66%的股权成功套现了9800万。
一家亏得一塌糊涂的公司,落袋了5.5亿,剩下的23.63%的股权也还能再卖几个亿,太完美了。
天迈科技主营智能交通,在其官网上,各种交通相关的解决方案应有尽有,其中针对公交的系统尤其多,而创始人郭建国下海前就是郑州公交公司的总经理助理。
1978年-1984年的6年间,郑州有两家公交公司,一家叫郑州市人民汽车公司,负责运营燃油公交车,另一家叫郑州电车公司,负责运营无轨电车。
无轨电车就是那种车顶支着两根“大辫子”,搭在电线上取电作为汽车动力的无轨道公交车,70、80年代有这种电车的城市可不多。
郑州从1978年开始筹建无轨电车,当时工程的浩大程度堪比后来建地铁,于1979年正式开通了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101路。
80年代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公交车,能在公交公司上班,是很多人的梦想,1982年,24岁的郭建国如愿进入了电车公司当统计员,负责电车相关运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比如准点率、客流量、线路效率等。
这些数据信息也是现代智慧公交系统中的重要数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郭建国早期干的就是简化人工版的“智慧公交”。
1984年,两家公交公司合并成了一家,就是现在的郑州市公交总公司,郭建国的工作从统计员先后变成了维修员、检验员,到1992年被提拔为了科研室副主任。
科研室干什么的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策划并实施“智慧公交”的,比如车辆调度、车辆定位、远程监控、电子收费等等。
到2004年,科研室变为了网络信息中心,郭建国被任命为主任兼总经理助理,也就是在这一年,郭建国注册了天迈科技。
注册公司的原因也很直接,郑州公交公司“智慧公交”的建设需求越来越多,郭建国又作为主要的策划和实施者,与其眼看着别人挣钱,不如自己挣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某种程度上来说,天迈科技就是靠着给郑州公交公司做智慧公交项目起家的。
一边在公交公司当领导,一边在外面开公司,还有业务往来,是否违反了相关规定呢,天迈科技招股书中用了整整5页的文字来证明郭建国没有违规。
其中特别强调,保荐机构走访了郑州公交公司的领导层,领导层郑重表示:郭建国 2004 年创办天迈科技,是郑州公交领导班子办公会决议同意并鼓励的员工自主创业行为,不违反郑州公交相关规章制度。
也就是说,早期的郭建国是拿着尚方宝剑开公司的,直到2008年,郭建国才辞去了郑州公交公司总经理助理和网络信息中心主任的职务,但人事关系则一直保留到了2011年。
2013年,天迈科技营收突破1个亿,郭建国开始筹划上市,经过6年的努力才于2019年登上创业板。
虽然只是个做系统集成的公司,但IPO之初却被股民捧得飞起,17.68元的发行价,上市后被连追13个一字涨停到66元。
而2020年的年报一出,天迈科技就被打回原形了,营收相比2019年砍半,扣非利润则陷入了亏损,连续创造出了开头所晒的成绩单。
上市前都好好的,怎么上市之后马上就不行了呢。
2020年的年报中,天迈科技甩锅疫情,说因为疫情造成公交客流量大幅下降,公交企业收入大幅减少,自然也就减少了在智慧公交上的投入。
当然,这个锅甩得还是比较准的,2020年不只是天迈科技,其它同行公司的营收和利润也是大幅下滑的。
不过,疫情并非根本性原因,只是碰巧而已,实际上,随着地铁、网约车的发展,城市公交的客流量一直在减少。
就以郑州为例,根据公开数据,2019年郑州公交日均客流量260万人次,而2023年就减少到了150万人次,2024年最新的数据则只有107万人次。
城市人的出行习惯已经发生变化了,公交车不香了,公交公司连维持基本的正常运营都困难了,哪还有闲钱搞各种所谓的智慧系统呢。
当然,天迈科技也有转型的动作,拓展了商用车智能座舱、新能源充电监控等产品,只是,这些生意都太小,根本不足以撑起天迈科技的盘子。
2024年,天迈科技的生意进一步大幅萎缩,前三季度只做了5580万的营收,这点钱,都不够给500多个员工发工资的。
于是,趁着还能卖得起价,郭建国一家赶紧撤了。
当然,对于股民来说,郭建国一家的撤离可能还是好事,接盘的启明基金是搞创投的,手里有不少资产业务,令人期待。
创投机构投资退出的最好方式当然是IPO,不过,如今IPO的门槛也不低,所以就退而求其次走起了并购的路子。
实际上,天迈科技对于启明基金来说就是一个“壳”,先买下来,然后把自己旗下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再在合适的时候卖给股民完成投资退出。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股票配资好吗,郭建国一家找了个好买家啊。